欢迎访问安阳市农科院官网!
院内快讯

绿色低碳生态农场,你了解多少?

日期:2022-11-11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建设生态农场,发展生态农业,正是对这一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今年2月9日,农业农村部印发《推进生态农场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在2021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将在全国建设200家国家级生态农场,带动各省建设2500家以上地方生态农场。到2025年,通过科学评价、跟踪监测和指导服务,在全国建设1000家国家级生态农场,带动各省建设10000家地方生态农场。

据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副站长黄志华介绍,去年,我省的南阳市琴溪湖生态农场、安阳市麦多生态农场、漯河市漯甜生态农场,成功入选全国首批132家国家级生态农场。今年,我省已有10家生态农场进入国家级生态农场复核阶段,至2025年,我省生态农场将发展到300家以上,其中国家级生态农场将达40家以上。

生态农场有何不同

10月26日,光山县禾园农村土地专业合作社生态农场的稻田里,几台收割机来回穿梭,一年只种一季、自然生长160~180天的有机鲜稻米已完全成熟,正在颗粒归仓。

禾园生态农场的创始人陈冠宇来自台湾,笑称自己的创业历程是“从纳米到大米”。

1998年,陈冠宇来到大陆开办电子工厂,生产各种光学镜头和电子摄像头。2011年,他来到光山县泼陂河镇、砖桥镇,流转5000多亩土地办起了生态农场。

“我见到在很多农田里,五六十岁的人是最年轻的劳动力,未来田谁来种是一个问题。未来发展新式农业,新的技术和新的观念必须由年轻人来试验,只有培养更多的年轻人愿意脱下鞋子走进田里,农业才能一代一代有传承。”陈冠宇说。

禾园生态农场的新式农业,不但采用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实行秸秆还田、臭氧灭菌浸种、性信息素诱杀螟虫、深耕灌水灭蛹控螟、稻鸭共育防病治虫除草等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技术,还投放黑斑蛙苗,在田埂和机耕路边种植大豆、芝麻等显花植物,为天敌提供栖息和繁殖场所等新的种植观念。

平舆县李芳生态农场的创始人李新民,与陈冠宇有着同样看法。“生态农场建设,不仅能进一步带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农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让农民的饭碗端得更好,更是为返乡、入乡、在乡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舞台,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李芳生态农场流转土地797.12亩,现有温室112座、冷棚132座,种植模式是通过作物秸秆发酵栽培赤松茸,再将菇渣作为有机肥种植阳光玫瑰葡萄和西瓜。

“2018年开始种植阳光玫瑰葡萄,第一年套种西葫芦或辣椒,每亩净利润3000元,以后每年可以套种熊掌菇,亩投入6000元,净利润3000元,每亩地可以得到13吨菇渣,菇渣作为有机肥为葡萄提供营养。”李新民说,“明年葡萄全面进入丰产期,每亩的生产净利润可达4万元。”

平舆县天中人家生态农场,是一家以果树林下养殖为主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种植有150亩黄金梨、秋月梨和200亩桃树,林下散养了8万只鸡。“这些‘跑地鸡’在果树林中自由生长180天,不仅减少了果树虫害,还能生产土鸡蛋,一共能为农场带来800万元的收入。”负责人何磊磊介绍,“鸡粪通过厌氧发酵后制成肥料,既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又提升了果子的品质,两项加起来一年的收入可达1200万元。”

生态农场不同于常规农场,它是依据生态学原理,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多样原则,通过整体设计和合理建设,用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农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既可以解决土壤变“瘦”、变“薄”、变“硬”等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也可以调优、调高、调精农业产业,保供给同时又保生态,不但让大家吃得饱又吃得好,还可以在源头上降低化肥、农药、地膜等化学投入品使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末端上高效回收利用农业农村废弃物,实现环境友好,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产品品质提升,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压力。

由此可见,推进生态农场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利子孙的千秋大业,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生态农场建设之难

生态农场是政府引导下的一种农业产业化市场行为,需要承担相关的农业生态化理念、技术、规范等行为模式,并按照《生态农场评价技术规范》进行全过程管理,与常规农业生产相比,承担更多的社会义务与责任。

记者在信阳市平桥区、光山县以及平舆县的几家生态农场实地走访时发现,生态农场建设过程中也不免面临一些“骨感的现实”。

河南赛山悟道生态茶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光山县凉亭乡报安村,是一个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仓储物流和茶旅融合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型公司。

赛山悟道生态茶业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建成绿色食品茶叶种植基地2100亩,坚持人工除草,施用绿色食品允许的“茶宝保”茶树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应用新型太阳能杀虫灯、害虫性诱捕器和声波驱虫仪等物理防虫设施。

负责人匡祯超说:“为了给有益昆虫、天敌提供生存空间,种植基地拿出115亩地作为生态用地,对于企业来说,5%~15%生态用地较常规农业,生产成本要高一些。”

同样,信阳市平桥区太平山生态茶叶有限公司的生态农场总面积4000亩,其中生态用地为400亩。

该生态农场采用人工除草方式,不使用除草农药。负责人徐浩说:“2021年公司投入的雇工费就高达109.48万元。”缺乏资金对企业园区和周边地区进行更高标准生态农场进行改造和建设,无法扩大生态农场覆盖范围和影响力,让这位年轻的“接班人”有些忧虑。

李新民计划以李芳庄产业园为基地和龙头,带动周边合作社和农户大力发展阳光玫瑰葡萄产业,通过冷库年储存阳光玫瑰葡萄1000~2000吨,延长产业链,增加产业附加值,让产业链的底端种植户增收、企业增效,但是同样面临发展资金后劲不足的问题。

生态农业有着投入周期长、收效慢的特征,投入与产出往往存在较大的落差。

拿禾园生态农场为例,有机鲜稻米农产品销售收入为468.48万元/年,水产养殖收入15.2万元/年,大米加工副产品(油糠、细米、稻谷壳等)收入62.5万元/年。加上获得的专项补贴,包括地力补贴13万元、稻谷补贴84万元,合计收入643.18万元,而年总投入需要964.26万元,年亏损321.08万元。

这也正是经营者在选择农业生产技术时,倾向于那些见效快、成本低的技术,对有助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技术视而不见的原因所在。

此外,一些基层地方政府对于一些新农业技术的推广缺少热情,更有部分人认为那是环保部门的责任,和他们没有关系。然而,生态农场的发展从来就不是某个人、某个部门的任务,也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需要多个部门长期的通力合作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李新民看来,生态农场建设目前面临的问题还有这两个方面:一是一般农业用地较少,发展空间受到制约;二是员工年龄普遍较大,需要营造良好的环境吸纳更多的年轻人就业。

扶持政策正在探索

农业农村部生态总站推进国家生态农场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善举。

“但是,生态农场建设不宜一哄而上,不能够搞成一项运动,各地要量力而行,成熟一家、发展一家,巩固一家,带动一方。要保证参与企业能够付出与回报相匹配,通过生态农场建设能够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提升企业档次,增加经济收益,同时作为样板与标杆,起到良好宣传与示范效应,能够带来持久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国家级生态农场评委、安阳市农科院农业生态与环境研究所专家刘庆生提出了冷静客观的建议。

刘庆生说,管理部门需要制定配套政策与标准,直接服务于生态农场建设需求,各省市依据具体生产需要,制定符合生产实际的生产技术规程、产品地方标准等,不断推进生态农场标准化生产,让生产企业有规可循,使相类似地区形成产品一致性与高品质。

“比如,需要制定《河南省生态农场冬小麦生产技术规程》《河南省生态农场玉米生产技术规程》《河南省生态农场茶叶生产技术规程》等。”刘庆生说,“同时,鼓励企业制定企业标准,推荐到市场监管局备案,可供相类似地区生产参考。”

对于资金缺乏的问题,刘庆生建议:“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可以在生产端进行精准生态补偿,把部分显性成本由全社会承担。比如,生态用地需要达到农场面积5%~15%,在确认为生态农场后,生态用地委托第三方进行核实并向社会公示,由财政给予相应土地产值补偿合情合理,产地补贴精确度高,生产者也容易接受。政府主管部门做好生产服务与政策制定,为生产企业创建良好生产环境,提供技术、政策、法规等全方位服务,规避生产风险,保证农业生产生态化顺利进行。”

生态农场建设也呼唤专业的技术团队服务,省市县农业农村管理部门、涉农大专院校与科研院所应积极为生态农场建设出谋划策,提供智力支持。

像匡祯超、李新民、徐浩这样的生产者也需要及时学习新理念、新技术及涉及农业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规避法律风险。

刘庆生建议,管理部门以科技特派员形式对企业进行派驻对接,政府给予相应资金支持与技能培训,技术人员与企业进行双向选择,管理部门对服务表现进行定期考核反馈,让技术落地到生产一线,服务零距离。

近日,农业农村部成立了生态农场建设专家指导组,农业农村部生态总站严东权站长任专家指导组组长,华南农业大学骆世明教授和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高尚宾研究员任副组长。专家指导组将跟踪分析全国生态农场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提供相关研究报告,提出政策措施建议;围绕生态农场建设、生态农业技术集成与应用,提出具有区域适用性的技术方案;定期开展实地调研,凝练总结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主体的生态农业技术模式,等等。

据了解,国家层面的生态农业扶持政策,将以生态农场为重点对象探索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深松整地为重点的地力补偿政策,化学农药减量增效、畜禽粪污减排降污、农膜回收利用为重点的环境补偿政策,稻田甲烷、农用地氧化亚氮、动物肠道甲烷、畜禽粪便管理甲烷和氧化亚氮减少排放为重点的低碳补偿政策,以及技术优先推广、专家优先服务、金融优先支持、用地优先保障、产品优质优价等配套扶持政策。

黄志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省开展生态农场评价试点工作,就是想打造一批农业绿色转型的排头兵,为生态循环农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目前,我省的生态农场主要集中分布在豫南的信阳、南阳、驻马店地区,是因为这些区域自然条件更利于生态农场的培育、评价,下一步评价工作还会在更大范围内开展。今后将组织全省农业生态环保体系和行业专家,加快主体培育、做好服务指导、加强跟踪评估、开展宣传推介,推进生态农场培育工作高质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