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阳市农科院官网!
党建工作

用一粒小米撬动一个大产业——记感动安阳·2020年度人物刘金荣

日期:2021-01-28 来源:

他不知疲倦,餐风饮露,用青春耕耘农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用科技为贫困地区带来致富的希望。他提升了谷子的品质和产量,用一粒小米撬动一个大产业,把谷子的香味传到了千家万户。他就是感动安阳·2020年度人物——刘金荣。

“我就是个拿工资的农民”

说到谷子,每一个北方人都不陌生,五谷之中的“黍”就是谷子。夏谷在豫北地区生长期一般为6月至9月,这期间,田间气温有时高40多摄氏度。烈日当空时,对育种专家来说,一顶斗笠,一个挎包,一个笔记本,就成了最宝贵的家当。

初次见到刘金荣,黝黑的脸,粗糙的皮肤,简单的装束,很难让人将如此接地气的他和印象里风度翩翩的专家形象联系起来,因为他比农民的皮肤还黑。“我就是个拿工资的农民。”刘金荣打趣地说。他跟种子打了30多年交道,已成为一名地道的“农民”。

1月21日,时值寒冬,夏谷早已入仓。按说已到了农闲时候,但刘金荣这个“农民”却准备开始他的第二个夏天。

“老刘整天不是在试验田观察谷子,就是在实验室里研究谷子。人们一年过一个夏天,他一年要过两个夏天,在安阳过一次真正的夏天,到了冬季,他还要飞去海南再过一次夏天。这不,今天他又要飞海南了。”市农科院的同事说。每年冬季,刘金荣都会像候鸟一样奔赴海南试验基地,一待就是一个多月,十几年来,他几乎没和家人一起过过春节。

刘金荣扎根土地,将自己的半辈子都奉献给了育种事业,以一个个优质高产的谷子新品种,不断把谷子种植水平推向新高度,让安阳在全国谷子培育领域走在了前列。

“试验田就是我育种的主战场”

“小李,快来看个好消息!”采访时,取得过无数荣誉的刘金荣查看一封邮件后突然变得十分兴奋。原来,他查看的是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专家李顺国述职报告》。

去年,在华北夏谷区安阳、沧州、保定、衡水、郑州、济南等地的高值谷子糜子品种鉴选评价与优质产区研究中,安阳培育的豫谷18从全国12个一级优质米品种中脱颖而出,获小米商品性、食味品质综合评价第一名。说起育种取得的优异成绩,不善言辞的刘金荣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现在,东到山东,西到新疆,南到海南,北到黑龙江,豫谷18在全国10多个省(市)都有种植。豫谷18及其衍生的抗除草剂品种约占全国谷子面积的30%、河南谷子面积的80%。按种植面积33.3万公顷计算,每年可以增加谷子产量1.7亿公斤。

虽年近花甲,每年奔波于各个试验田之间,但这阻挡不了刘金荣出品种、快出品种、出好品种的决心。“试验田就是我育种的主战场,希望越来越多的群众能够吃上我培育的香喷喷的小米。”刘金荣笑呵呵地说。

“搞农业要放眼未来”

林州东姚的洪河小米、龙安区马投涧的小米香飘万家,一个个本地品牌叫响市场,原来偏僻贫瘠的丘陵地带也生出了“金谷穗”。

“搞农业要放眼未来。种子是一个国家的发展命脉,必须牢牢把我们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刘金荣感慨地说,“国家、政府、社会给了我很多荣誉,我唯有鞠躬尽瘁,培育出更好的谷子新品种,将研究成果转换成社会经济效益,帮助更多的农民增产增收。”

如今,不少农民已经尝到了豫谷18带来的甜头。“马投涧位于我市西南丘陵旱地,从来都是靠天吃饭。自从种植豫谷18后,亩产量相较于之前增加了200斤左右,收入也比之前增加了五六百元。现在,我们村90%以上的村民都种豫谷18。”龙安区马投涧镇高白塔村党支部书记高合成说。

不仅如此,目前,市农科院还与河南华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安阳复兴种业有限公司,依托“豫谷”种质资源,大力构建产供销、种养加一体化产业链发展模式,并开发出相应的面包、饼干、月饼、小米油等精深加工小米制品,延长了谷子产业链条,实现了谷子产业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本报记者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