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至8月是花生生长关键期。今年7月以来,市农科院花生研究所组织河南省花生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及相关农技专家成立专业服务队,每周深入内黄县各乡镇,开展花生生产科技下乡活动,通过“精准把脉”模式助力农户增产增收。
据了解,内黄县全年花生种植面积在30万亩以上,是全国油料百强县,独特的“两河三坡”沙质土壤孕育出“内黄花生”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但由于近期雨水较少,土地较为干旱,有些地块黄化、草害虫害较为严重。
在内黄县后河镇大柴村,服务队一行调查了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安花9号”田间长势情况并进行技术指导。该地为麦套花生种植模式,花生长势较好,但土地较为干旱且杂草较多,服务队建议及时浇水除草。在该县六村镇北六村种植合作社,服务队查看后发现花生长势良好,但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虫害较为严重,及时给出了虫害防治建议。二安乡车赵村种植的“小白沙”花生品种普遍黄化,个别地块黄化严重。服务队详细了解情况后,认定主要原因是该品种耐黄化能力差,给出了防治黄化的建议,增强花生抗病能力。
据了解,自7月以来,市农科院花生研究所已经先后组织近20场花生生产科技下乡活动,活动受到了种植户的普遍欢迎。大家纷纷表示,服务队的专家们现场指导,及时传授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大伙儿都很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