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1日,省科技特派员、我院科研技术骨干孙海潮、史丽丽、张盼等一行科技人员,深入河南省汤阴县、安阳县的农业企业与家庭农场,开展了一场急生产之所急的“科技下乡”活动,为小麦晚播的种粮大户们送去了关键实用的生产技术。
服务队第一站来到了河南省新鑫贞德有机农业有限公司。该公司致力于绿色农产品的开发,对小麦品质要求极高。张盼提出了三项核心技术建议:首先要种子“强身”处理,必须选用经过认证的有机包衣剂或生物菌剂进行拌种。其次要浅播紧压,抢时出苗,播种深度一定要控制在2-3厘米,播种后要用镇压器进行轻度镇压。第三要增施暖性有机肥,在基肥中每亩增施150-200公斤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或生物有机肥,起到一定的“暖根”作用。鑫贞德公司负责人表示,没想到在种子处理和播种细节上还有这么多学问,这下对种好晚播有机小麦有信心了!

随后,服务队赶往安阳县瓦店乡王贵庄村的洪文家庭农场。这里种植面积大,更具普适性代表性。面对农场主洪文“现在种,还来得及吗?该怎么种?”的急切问题,孙海潮研究员给出了系统性的“晚播小麦增产技术方案”。其核心策略是 “四补一促” (以种补晚、以好补晚、以密补晚、以肥补晚,促弱转壮)。以种补晚:建议选用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吡虫啉、噻虫嗪、芸苔素内酯或赤·吲乙·芸苔(碧护)等进行拌种。以好补晚:指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要确保在土壤墒情适宜(手捏成团,落地即散)时再播种。以密补晚:每晚播一天,每亩增加播种量0.5公斤,建议亩播种量提高到22-25公斤。以肥补晚:建议氮磷钾比例调整为1:1:0.8,同时,将总氮量的30%后移至返青拔节期追施,攻穗增粒。促弱转壮:冬前进行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春季要早追肥,趁墒情亩施速效氮肥10-15公斤,同时喷施叶面肥,促弱苗变壮苗。

最后一站,服务团来到河南省吕村战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史丽丽重点就小麦滴灌及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了现场指导和系统培训。对于今年的晚播小麦,滴灌与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应对当前困境、实现节水节肥、促弱转壮的最优解。吕村战鼓公司技术负责人表示:“史丽丽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智慧农业课。滴灌能发挥这么大作用。我们马上就会按照方案,对晚播麦田启动滴灌水肥管理。”

孙海潮研究员总结道:“今年秋季的极端天气是对我们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一次大考。面对晚播现实,我们不能‘一刀切’,必须因地制宜、因时施策。从鑫贞德的有机精细管理,到洪文农场的量化密植,再到吕村战鼓的智慧水肥,我们展示了在不同生产条件下,科技如何精准发力,化解生产难题。”
(种质资源研究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