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豫北优质小麦节水省肥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暨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培训观摩会在我市举行。来自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安阳市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县(市、区)农业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农技人员,以及来自我市各县区小麦生产、加工、收储等代表共计近百人,大家齐聚汤阴县,就如何深化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小麦单产和品质,确保粮食稳产丰产提质增效,保障粮食安全展开了一场深入对话。
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我市作为全国优质小麦适宜种植区,小麦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38万亩以上。”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持续加大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科学统筹部署农业生产,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去年,我市小麦的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新高。
我市在优质小麦生产和深加工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小麦单产进一步提升的挑战。因此,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安阳市农业农村局、汤阴县农业农村局联合主办此次观摩培训会,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
当日9时30分许,参与会议的人员首先来到汤阴县菜园镇杨辛庄村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优特项目示范基地。初夏时节,麦浪滚滚,麦穗飘香,大家在会议主持人引导下,深入田间察看小麦长势。
“大家眼前看到的这片麦田就是我们采用小麦植物疫苗绿色防控增产技术种植出来的。我们通过技术手段将植物疫苗接种到小麦种子里。这种植物疫苗可以预防、对抗多种主要的小麦病害,从而提高小麦抗病害的能力,减少种植户后期在农药等方面的生产性投入。这样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升小麦本身品质、提高小麦单产,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加种植户收入。”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姜道宏介绍,目前经过初步核算,采用小麦植物疫苗绿色防控增产技术后,每亩防治小麦病害的成本由最高50元降低到10元;小麦亩产量相较以前可以提升5%。
在另一块麦田,参会人员详细了解了节水省肥示范田小麦生长的细节。“我们在专家、领导支持帮助下,从拌种、播种到后期管理进行了一系列技术变革,极大地节省了人工、时间及成本。”汤阴县汉丰裕农业有限公司理事长刘爱军举例,小麦灌溉模式由大水漫灌改为使用移动式喷灌机,1000多亩地,三四个工人操作设备,只需要10天就能完成灌溉;以前则需要一个工人看守一台水泵,20多天才能完成灌溉。从依靠经验种地到依靠技术种地,刘爱军感受到了实惠。他告诉记者:“今年这1200亩麦田较使用传统技术的麦田,亩产能多出100公斤。”
在安阳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参会人员参观了广润坡农田服务中心和优特项目安阳县瓦店镇示范基地。
最后,河南优特项目优质小麦专项首席专家李向东围绕小麦单产提升的实现途径、关键环节、技术要点与参会人员进行交流。
省农科院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观摩培训会既是一次农业科技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科研单位+政府部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更是省市县三级农业科研系统协同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生动实践。接下来,他们会进一步提高站位、坚守初心,切实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确保粮食稳产丰产;要进一步加大高产高效技术模式集成示范,利用多学科力量协同优势,线上线下相结合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通过标准化生产技术和绿色化生产方式的应用,为优质小麦节水省肥绿色高效生产和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插上“科技翅膀”;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龙头企业的合作力度,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优质小麦附加值,让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务小麦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