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阳市农科院官网!
院内快讯

南繁北耕育种忙 安阳农作物新秀迭出

日期:2022-03-22 来源:安阳日报

“这几年我们农科院培育的大豆新品种处于‘井喷’阶段,去年3个,今年3个,目前还有1个参加国家生产试验,3个参加河南省生产试验,如果明年通过又是1个国审,差点漏了,今年还有一个参加山东省生产试验,这样明年可能会有5个能通过审定!”3月16日,一见面,简单的介绍后,市农科院经作所副所长、副研究员王凤菊就给了记者一个惊喜。

都知道市农科院谷子育种在河南省独一份,在全国领先。“豫谷一号”荣获国家发明二等奖,是截至目前全国小杂粮作物中获得的最高奖项;“豫谷18”是全国唯一一个通过国内三大种植片区审定的品种,连续5年被农业部列为我国谷子生产的主导品种,其系列品种种植面积占全国40%以上。没想到现在大豆辣椒新品种选育也取得新突破。

记者拉住王凤菊,听她打开话匣子,如数家珍:“2021年,安豆6271通过山东省审定,安豆109通过省审定,安豆1498通过国审;2022年,安豆115通过国家审定和河南省审定,安豆5258通过山东省审定。今年安豆6223参加黄淮海夏大豆(北片)生产试验,安豆123、安豆305、安豆6263参加河南省联合体生产试验,安豆168参加山东省企业联合体生产试验。如果顺利通过,明年会有5个品种通过审定。”

市农科院研究培育大豆新品种从1999年才起步,但在经作所徐淑霞所长的带领下,科研工作人员心怀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扑下身子在试验田耕耘,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各地把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摆在首要位置,在保证口粮安全的基础上,各地积极做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据了解,大豆品种安豆203、安豆5240累计推广40万余公顷,安豆203目前是黄淮海主推品种之一。

王凤菊说,我国大豆产量平均亩产135公斤左右,河南在166公斤左右。他们下一步目标就是培育出产量明显提高、高蛋白、抗病、宜机收,适合与玉米间作的大豆优良品种。

为了缩短种子培育时间,提快进度,市农科院在海南建立南繁基地,每年春节总有一批科研人员在海南试验基地劳作中度过春节。当天,记者见到了从海南基地回来的许海生。许海生是市农科院辣椒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去年9月去了海南基地,从种到收,他经历了辣椒的整个一个生育期,今年3月中旬才回来安阳。

3月16日,在市农科院永和试验基地,辣椒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正在大棚里播种育苗,这些种子都是才从海南基地收获发回来的。“正常培育一个辣椒新品系需要6年到8年,培育出一个一代杂交种需要更长的时间,去海南加代可以大大缩短培育周期,很可能3年至4年就能育出一个新品种。今年我们准备申报3个新品种权,2个进入新品种登记环节,2个参加河南省朝天椒区域试验。”许海生说。

许海生介绍,近年,市农科院培育的安椒早辣二号、高辣三号两个朝天椒品种在内黄推广势头良好,表现长势强、产量高、高抗病、品质优,深受种植户欢迎,两年已推广200公顷,明年有望突破666.67公顷。

安阳辣椒面积33333公顷,其中朝天椒占90%,已成为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小辣椒集散地。市农科院在内黄县农村建立示范基地,连续多年在内黄县召开朝天椒新品种新技术观摩交流会,已推广新品种20余个,新技术6项,新产品9个,累计推广面积1万公顷,并在该院建成了河南省唯一一家辣椒育种院士工作站,让安阳的辣椒育种及产业发展如虎添翼。

春天是播种孕育希望的季节。人勤春来早。麦田里有专家在为去年受水灾影响晚播的麦苗促弱转壮。试验基地里,有专家在忙碌,将“米袋子”“菜篮子”牢牢抓在中国人自己手里,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供了重要的品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