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老师,我今年想种大葱,请您给指导指导!”“中,3月开始育苗,我给你推荐些好品种……”2月17日,记者正在采访中,常法平接了一个电话,热忱地和对方聊着。记者询问得知,打电话的郭永红是殷都区洪河屯乡一个合作社的负责人,想大规模种植大葱,就联系到了市农业科学院特菜研究所所长郭法平。郭永红看好大葱市场,今年想种植1.33公顷大葱,但又不满意传统的大葱品种和质量,想寻求专家帮助,种植高品质的大葱。
“我们技术人员搞研究是为了啥?一是想帮农民增加收入,二是为蔬菜产品安全示范推广新技术。”常法平说。多年来,他深入基层做好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示范推广工作,打造优质优价“绿色蔬菜产品”,并通过基地的示范作用,提质增效、示范带动,推动我市蔬菜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2021年春节刚过,龙安区田村街道丁家庄村的张庭礼想种植大葱,从汤阴县农业农村局到市农业农村局又到市农科院,辗转找到常法平。常法平详细了解情况,为他分析当年的大葱种子销售量及大葱产品市场行情,建议他先小面积种植,掌握技术后再适当发展。定下了计划,从种子准备、播种育苗、移栽定植、除草培土,到水涝灾害后排水放墒、病虫害防治,再到收获销售等各个流程,常法平或到田间地头,或通过电话、微信,事无巨细,全过程、手把手为张庭礼提供技术服务。在2021年夏季暴雨灾害情况下,张庭礼仍然获得了一定的丰收,他对常法平感激不尽。
2021年7月,我市遭受暴雨灾害,看着受灾的农田,常法平是真的心疼。他是农民出身,看着农民的辛苦劳作化为泡影,他感同身受,想尽己所能帮助群众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汤阴县五陵镇水塔河村在暴雨中受灾严重,常法平克服疫情防控期间交通不便的困难,多次协调河南省叶类蔬菜产业联盟,努力争取河南省内相关爱心企业、团队欧兰德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新乡农科院大白菜科研团队、南阳新野绿健大葱育苗基地的援助,筹措了大白菜、早熟萝卜、菠菜、大葱等优质蔬菜品种种苗,共计价值近3万元。当年8月9日,常法平通过物流把种子和种苗捐赠给该村村委会,促进了该村蔬菜产业恢复生产,点燃了农民的希望。
常法平还为受灾严重的位于汤阴县的河南麦多科技园区、文峰区宝莲寺镇崇召村送去抗灾恢复生产物资,有大白菜种子、生物菌肥、土壤处理剂、杀菌剂。他还为村里制定具体的大白菜栽培技术规程,介绍生物菌肥施用方法,帮助村民早日恢复生产。
常法平在洋葱栽培技术方面也是行家里手,他率先设计研究洋葱适期晚栽加扣拱棚新技术,在滑县上官镇海众农作物种植家庭农场试验示范。试验证明,洋葱适期晚栽扣拱棚,可比露地提前20天收获,这不仅为前后茬作物腾出充足的时间,还能提早上市,经济效益比露地提高20%。同时,他在该基地还试验示范洋葱套种冬瓜(西瓜)贴茬移栽秋大白菜(芹菜)一年三种三收模式,亩效益在1万元以上。他在滑县大寨乡常营村的红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洋葱种植基地,示范推广洋葱轻简化栽培机械打孔移栽技术,不仅可节省1/3移栽人工,还有利于高产丰收。
常法平在加强推荐引进新品种的同时积极推广种植新技术。滑县的大葱种植面积大,人工收刨慢,他积极向农户推广大葱机械收刨,组织在滑县上官镇海众农作物种植家庭农场大葱种植基地,试验示范大葱机械采收先进技术。大葱机械收刨效率是人工收刨的24倍,且损伤率低、经济效益高,受到农民欢迎。
大白菜是百姓餐桌上离不开的蔬菜,为了提升我市大白菜生产水平,常法平为我市最大的白菜基地——文峰区崇召村引进示范推广大白菜优良品种“豫新55”“新科小包26”“东京17”,并示范推广瓜粮间作套种模式、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亩效益1.2万元以上。
在河南麦多科技园区的田间,常法平详细调查研究春、秋白菜标准化管理技术,引进优良白菜品种,示范推广沼菜循环技术,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悬挂黄色诱虫板、频振式杀虫灯,减少害虫繁殖基数,达到标准化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帮助该园区大白菜产品取得农业农村部“绿色产品”认定,该园区也获得农业农村部生态农场荣誉称号。
“每亩蔬菜,沼渣沼液的施用量约6吨,这是降低成本、提高品质的关键。”常法平告诉记者,该园区生产的沼气,让周边两个村的600户农户用上了清洁、低价的新能源。园区用不完的沼渣沼液则被加工成有机肥售卖,沼菜循环模式带来了多种收益。“麦多大白菜”身价倍增,春季大白菜直播销售价每斤6.68元,秋季大白菜直播销售价每斤6元,且供不应求,让周边种植户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