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冬季的一个晴朗天,记者和市农科院的专家前去殷都区水冶镇许朴村,帮种葱大户闫庆生鉴定推选优良品种。
在去村里的路上,市农科院辣椒研究所的桑爱云向记者大致介绍了闫庆生的情况,说他在安阳是出了名的大葱种植大户,他的试验田是安阳唯一有规模的大葱良种选育繁育基地。“他有多出名?”记者问。桑爱云答:“到了地头你见了,就知道了。”
看来专家跟闫庆生很熟悉,经常来,车一进村,直接停到了闫庆生的地头。闫庆生热情地迎过来,带着专家往地里去,边走边解释说今天扩建厂房,用的工人在打房顶,今天地里人就少了。这一看,闫庆生就是个普通的老农民。放眼望去,地里的葱也不是太多。那出名从何说起?记者带着疑问继续观察。
闫庆生介绍:“今年试验田种了6亩大葱,109个品种。”这个试验田也是国家特菜体系安阳综合试验站示范基地。市农科院专家下地查看大葱的长势,闫庆生说:“今年雨水多,大葱烂根产量减产,不过这葱辣、有味儿。”记者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一边找角度给他们拍照。忽然看到闫庆生和专家在给大葱测量“身高”,不仅测量了葱白的长度,还测量了整棵葱的长度,并认真记录下来,随后还有人在捺葱白查看瓷不瓷。“这不是和在菜市场买菜时挑菜差不多吗?当然是葱白越长越好,越瓷实越好。”记者心想。“我以前种葱,葱白越长越好,现在专挑50(厘米)长的,适合机器化栽种。”听到这儿,记者才看出这闫庆生不是普通农民。闫庆生还有个身份——安阳豫腾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
那有啥区别?“种葱10个人培土一天种3亩,用机器种植1个人半天就能种3亩!”老闫兴奋地为大家解释,他现在培养种植的大葱品种就是瞄准适合机器化种植的方向,销路很好。“机器还能收割大葱,你也能上这种机器。”农科院的专家常法平给闫庆生带来了新信息。“那是咋回事?”闫庆生饶有兴趣地问,常法平耐心地给他比划着说。
“我这防虫网、大棚都是专家指导建设的,有专家帮助就有了后盾,心里就有了底儿。”闫庆生指着地里的防虫网对记者说。桑爱云补充道,那个大棚防虫网是一体的,在大棚放风口拉防虫网是为了防止昆虫传粉,提高种子的纯度。闫庆生今年68岁,种试验田有20年了。“地里全部是试验材料,从二三十亩起步,最近七八年发展快,市场有销路,农民认可,推广不发愁!试验田现在有100亩,培育大葱、南瓜、洋葱、萝卜等,品种越来越多,厂房不够用了,目前正在扩建。”闫庆生如数家珍,“大葱每年推广2万多亩,主要是山东、河南。南瓜新品种销往安徽、湖北、河北、河南、山西。”看着正在封顶的新建厂房,忙碌的工人,闫庆生一脸喜悦自豪:“我这厂房不是简易房,可以当冷库,也能放农机具。”
桑爱云告诉记者,他们这次来就是帮闫庆生挑选好品质的葱,比较品种特性,帮闫庆生鉴定推选优良的大葱新品种进行下一年的大面积推广,助力他把大葱做成致富大产业,种大葱种出好前景。
暖暖的冬阳里,记者真切感受到老闫的试验田充满希望。以往,进入冬季就是农闲季节,但他的试验田却孕育了一个个致富梦。有科技的支撑,有勤劳的汗水,乡村会变得越来越富裕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