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庆云 通讯员 曲 婷
今年暴雨洪涝灾情发生后,市农科院迅速开展“科技助农抗灾减损”技术服务行动,连夜抽调20多名科技人员成立专项小组,先后下乡100多人次,奔赴全市68个乡镇的110个行政村查看灾情、精准施策。他们将农作物灾后应急补救措施编印成技术资料向农民发放,利用各大媒体平台发布防灾减灾科技指导建议数百条,最大限度减少农民损失,恢复灾后生产。殷都区安丰乡食用菌种植户10栋菇棚的6万袋菌棒因连日暴雨和水库泄洪受损严重,在该院食用菌研究室党员专家郭海增的帮助指导下,及时采取措施,挽回经济损失70余万元。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农科院党委把着力解决农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急民之急、办民所需,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在田间地头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
建基地做示范 送农户增收致富“法宝”
种什么、怎么种,是广大农户最关心的事。该院围绕服务保障“三农”中心工作,在全市建立了一批效益高、可复制、易推广、带动性强的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打造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样板。
市农科院红茄研究所在内黄县梁庄镇冯庄村建立了西瓜小米椒套种生产模式示范基地,帮助该村与企业合作建起剁椒厂、育苗厂、大棚园区等,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该院第九党支部特菜团队在滑县大寨乡和上官镇建立洋葱套种冬瓜(西瓜)贴茬大白菜(芹菜)一年三种三收等技术模式示范基地,提高了复种指数,每亩经济效益达到1万元。该院蔬菜体系团队在安阳县韩陵镇梨园村建立“设施番茄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每亩节肥节药300元,增加纯收入700元,全年亩产量1.2万公斤,产值3万元。该基地建立后,使番茄的品质提升、产量提高,农民收入随之增加。
市农科院依托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四优四化”、科技特派员等项目,投入资金161万元,集成技术、集中力量,重点围绕优质强筋小麦、高油酸花生、优质西甜瓜、设施蔬菜及露地蔬菜等产业发展,建设高标准科技示范基地43个,核心区面积0.33万公顷,辐射带动约2万公顷。该院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和示范基地的样板带动,使农业生产效益提升显著,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法宝”,真正让农民群众尝到了科学种田的甜头。
培养土专家 留下“永久牌”科技工作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该院立足科技助农、人才兴农,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强化农业技能培训,培养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为农村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撑,留下“永久牌”科技工作队。
“老师,我的麦子叶上有一条一条黄色像缝纫机轧过的小眼,是啥毛病?碍不碍事?”这是该院第四党支部小麦团队在汤阴县组织开展绿色优质高效栽培和生产关键技术培训会的一个镜头。“老乡别急,今天这个培训会就是专门针对小麦生产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和目前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举办的专题培训。”市农科院副研究员韩勇耐心解答,不仅教农民群众如何防治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小麦蚜虫”3个华北地区常见的病虫害,还讲解了河南省小麦产业发展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优质绿色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等,并建立微信群,及时解答农民群众的问题。 “这次培训相当及时,不仅让俺知道了生产中可能遇到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还让俺学到了好技术。有专家的技术保障,不愁没有好收成!”参加培训的农民喜笑颜开地说。
该院第七党支部辣椒团队在内黄县召开辣椒高效生产和新品种观摩推介会,展示推广优质辣椒新品种和化肥减施增效、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新技术。花生研究所在滑县举办花生高效栽培技术培训班,发放调查问卷搜集农民群众的需求和建议,建立微信群进行远程培训。课堂上,专家面对面讲解、手把手传授,帮助农民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据悉,该院有针对性地举办农作物和蔬菜新型实用技术培训班20余次,培训人员1000多人次,召开优质小麦新品种、朝天椒新优品种展示等大型现场示范观摩会10余次,观摩人数3000人次。
技术送地头 解决农民群众的“急难愁盼”
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身边事,就是将党史学习教育和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把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在“三秋”生产的关键时期,该院围绕市政府提出的“干群齐上阵、抢收保民生”“干群齐上阵、播麦保民生”专项行动,组织专家服务团分成9个小分队奔赴田间地头,帮助和指导农民群众抢收玉米、种好小麦,让他们在大灾面前有底气,对来年粮食丰收增添信心。
该院积极向农户推广了谷子种养加一体化、朝天椒工厂化育苗综合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新型实用生产技术近50项,为农户免费提供水肥一体化设备、新型土壤改良剂、优质高产种子、低毒低风险农药、环保高效肥料等价值54万余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入田间、进村入户、助农富农,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体现在推动工作上,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水平,让更多的农业科研成果在安阳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保障粮食安全、乡村全面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农科方案、注入更多的科技动力、奉献更多的农科力量。”11月23日,该院负责同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