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俊军
“晚播小麦不一定会减产,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省13个7月至9月降雨偏多的年份里,次年小麦平均单产比上年增加的有7年。”安阳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杨春玲的话给农民朋友吃了定心丸。
今年秋季,受7月中旬特大洪涝灾害及8月以来降水持续偏多影响,我市田地土壤湿度大,甚至有的地块积水,造成农机无法及时入地进行秋季作物的收获作业,也不能及时腾地、晾地、整地,致使小麦适期播种面临极大困难。如何做好积水地块小麦晚播?如何实现晚中求早、晚中求好?如何提高麦播质量?10月19日,记者来到安阳市农科院,请小麦研究所所长杨春玲给农民朋友一一解答。
排水散墒,腾茬整地
农民朋友近期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全面摸排田间积水情况。对积水地块,要充分利用降雨间歇期,通过挖沟、通渠、抽水等措施,全力排除积水。对田间没有积水但土壤湿度过大的地块,要通过开挖深沟,沥出多余耕层滞水,透气晾墒,为农机尽快进地作业争取时间,力争能早整地、早播种。有条件的可将前茬作物秸秆全部清出田地,以便土地快速晾晒、通风散墒。秸秆还田地块,整治标准要提高。整地时一定要深耕,深度25厘米为宜,这样避免种子发芽受未腐熟秸秆影响;耕地前撒施5公斤至10公斤尿素,有利于加快秸秆的腐熟,提高种子发芽率;晚播小麦,播种的深度也要注意,3厘米至4厘米为宜。
分区分类,“一晚四补”抢时播种
通常安阳地区在10月20日左右开始播种,对生产不会造成不良影响,相反因土壤墒情好,有利于实现一播全苗和培育冬前壮苗。农户可以根据自身地块实际墒情,合理调整小麦播期,对墒情适宜地块,加快整地播种进度,力争晚中求早。对于一般土壤地块,按照小麦“一晚四补”播种高产技术进行播种管理。科学选用品种,可选用《河南省种子站关于2021年小麦品种布局利用意见》中推荐的不同区域适宜晚茬种植的弱春性品种,以种补晚。通过精细整地,提高整地质量,以好补晚。适当增加播量,以密补晚。科学施足底肥,适当增加磷肥,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和分蘖增长,以肥补晚。
给种子穿上“防护衣”
科学选择农药品种,大力提倡农户应用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降低病虫害风险,提高抗寒能力,保证小麦正常出苗和健壮生长。土壤水分长时间处于饱和状态或水淹的田块,微生物种群改变较大,需使用土壤消毒剂进行土壤消毒。今年玉米锈病严重,随着秸秆还田,大量锈病原菌潜伏在土壤中,来年小麦锈病高发、根腐病高发。建议使用戊唑醇、咯菌腈等成分拌种防病;吡虫啉,噻虫胺成分拌种防虫;拌种应该播种前一天拌种,自然晾干,不能直晒。对秸秆还田量较大、整地质量差、露籽较多或群体较大的田块,墒情适宜时做好田间适度镇压,确保根土接合,提高保墒防冻能力。
“麦种泥窝窝,来年吃馍馍。”根据多年小麦生产经验,哪一年麦播底墒好,来年多为丰收年。杨春玲进一步向记者表示:“对于因土壤墒情大小麦晚播的年份,我们将精心组织安排,科学决策应对,指导农户抢时抓好麦播,加强田间管理,争取明年小麦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