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专家在田间指导特色蔬菜生产
本报记者 姚庆云
通讯员 桑爱云 文/图
7月18日至19日,时而骄阳似火,时而大雨倾盆,一行人不顾泥泞湿滑,不惧烈日炎炎,走在汤阴县、内黄县、滑县的田间地头,认真查看辣椒等作物生长情况,了解生产问题,为我市特色蔬菜“把脉问诊”。
这一行20多人,包括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相关岗位专家、试验站站长及团队成员等。他们受安阳市农科院辣椒所、国家特菜体系安阳综合试验站邀请 ,齐聚古都安阳,调研指导韭菜、大葱、辣椒等特色蔬菜生产,推动我市特色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产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种植绿色化、产品品牌化。
在汤阴县鑫庆草莓园,针对种植户提出的缺乏优良品种、绿色生产技术等问题,国家特菜体系草莓保定试验站站长、河北省农业大学李青云教授一一耐心解答。
在内黄县六村乡千口村辣椒科技示范基地,针对今年朝天椒死棵严重问题,专家从不同角度认真“把脉”。国家特菜体系长春综合试验站站长、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的王学国研究员说:“小麦使用除草剂时要慎重选择,有些除草剂会造成辣椒根系发育不良。”国家特菜体系加工用干辣椒品种改良岗位专家、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黄任中研究员说:“使用生物菌剂改良土壤微环境,会减轻辣椒的连作障碍,可以改变栽培模式,采用高垄栽培,防治雨季辣椒根部受淹造成死棵,筛选一些耐淹品种也至关重要。”国家特菜体系产业经济岗专家、河北省农业大学乔立娟教授说:“相比大家看到内黄辣椒的现状心疼辣椒,我更心疼的是这些种辣椒的椒农。我关注的是农民的收益,当椒农受到这样的重创后还有没有信心再去种辣椒。我建议,政府贴补一部分资金帮椒农给辣椒上保险,这样即使遭受到天灾,椒农至少还有一份保障。”
专家认为,去年的暴雨洪涝灾害是主要原因,加之今年高温多雨,给内黄朝天椒带来了毁灭性打击。专家建议,建立长效防涝机制、示范推广耐涝品种、改进种植方式、推广工厂化育苗等是解决内黄朝天椒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滑县老店乡西杏头村大葱种植基地,大葱品种改良岗位专家、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崔连伟研究员对当地大葱种植模式、管理水平给予了较高评价,并提出大葱品种选择要适应机械化发展进程、工厂化育苗等意见。
7月19日下午,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在市农业科学院召开座谈会,针对调研所看所听指问题、提方案,为我市特菜生产留下了宝贵意见,为特色蔬菜产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和提档升级提供了品种和技术支撑。